手机
手机 手机资讯 手机新闻 苹果可穿戴设备的未来
苹果
09月 10

苹果可穿戴设备的未来

编辑:匿名 来源:36氪
放大 缩小 打印 邮件 收藏本页 游吧论坛

可穿戴技术前景无限。对苹果而言,它将开辟一个全新的垂直产品类别,iPhone商业模式将重新发挥作用。但这需要假以时日。可目前智能手表及其它可穿戴电子产品还未走出“猎奇怪圈”表现出具有突破性的实用功能。

“我觉得腕带很有趣”,苹果CEO Tim Cook曾在去年5月份的D11的开幕晚会上这样说。当被追问到苹果在可穿戴技术上的市场定位时,Cook往往表现得很乐于分享,大抒一番苹果进军该领域的机会,并把可穿戴设备称作 “苹果树的关键枝干。”但当被问及媒体明星Google Glass 时,他则显得态度暧昧,“那些不戴眼镜的人也许压根儿不愿意带Google Glass 。”

未见Cook的看法有什么高明之处:随便去到一个商业中心数一数那些个眼镜店。很多都属于意大利集团,公司旗下有Oakley、Persol、 Ray-Ban等10个眼镜品牌,同时它还是知名品牌的供应商。继《60分钟》曝光了Luxottica的行业暴利后,该公司通过其EyeMed眼保健业务成功抢占了眼镜这个垂直市场。

眼镜都是一类无处不在的时尚用品,这点自然是逃不过Google的慧眼。Google正在把这个极客范儿的眼镜变成时尚的饰品。这里让我们观摩下Counternotions 上的图片,Sergey Brin和时装设计师 Diane von Furstenberg在纽约时装周戴着Google Glass 的高调合影:

再拉风点的就是Vogue的配图了:

Google Glass的时尚愿景也许因为有些不接地气而遭到了外界吐槽,但在不久的将来,它的行业远见或许会显露出来。

如果Cook对眼镜不起劲儿的话,有什么能吸引他的呢?腕带吧,它更加自然,也更能为一般人所接受。几乎人人手腕上都带着个配饰。腕部穿戴设备不是什么新玩意儿。(微软2004年就出了类似产品SPOT )Google一下smartwatch的图片,你会收到2300万个结果。

直到现在,此类产品仍没走出“猎奇”的怪圈。外界对后进者三星Gear目前也是褒贬不一。有些人认为2010版的iPod nano配上腕带应该更受欢迎。相比之下,研发中的iPod MP3播放器和iPhone则曾备受媒体关注——上市后也很走俏 。说到市场假想中的iWatch也是也是一样,人们对苹果涉足这一领域的兴奋程度似乎有些过火。

判断一个设备的潜力,要从使用普遍程度和使用频度两个维度考察。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,手机可以说与我们如影随形, 大家都忍不住时不时地掏出手机来看。iWatch的概念本身包含两个前提:1)我们需要戴一个;2)我们只能带一个。环顾四周,不难发现年轻人已经不再戴手表了——智能手机则是人手一个;中年人往往拥有不只一个手表,对他们而言手表更像是珠宝手饰,这显然是不符合普遍性和高频度两这个条件的。

可穿戴设备能够从他的佩戴者那里挖掘到多少有价值的信息呢?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,一个月前我特地买了一个Jawbone UP 腕带。通过加速传感器和内嵌式微处理器,UP会告诉你走了多少步,多久没运动了,还会记录你的睡眠状态,甚至还让饮食记录变得有趣。把它插到智能手机上就能实现与配套app的数据同步,从而生成运动量图表,以此检测锻练是否达标。它还会提示你输入个人情绪数据来“发现量化指标与情绪的联系。”

一开始,我觉得这个设备很突兀,对于手表,我往往是无意识的,但对它我做不到,有好几个早上我竟然发现它躺在床边的地板上。即便如此,我还是坚持继续使用它。UP理论续航时间为10天 ,一代Jawbone的故障我并没遇到。无论在旅游、远足还是冲淋浴过程中,我都戴着它,除了连接手机的插头有些折外,并没出现任何故障。

我还会接着用么?也许不会了。

除了接触上的不舒适感,我还没发现这个设备的大用处,甚至在精确性上也乏善可陈。判断一天之中睡眠时间和运动量并没什么难的——这些不需要设备。精确度确实很让人无语,前几天它竟然显示我消耗了大量能量——而当时我正在吃早饭。

要开发一个即将引领新兴垂直行业的新产品,同时又是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在做这件事,市场预期应该在100亿美元的量级上。如果低于这个量级,这个新产品要么是个附件,要么就是现存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配角。苹果Airport路由器显然是附件之属;Apple TV则是辅助Macs、iPads 和iPhones等明星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更完美地发挥作用。

可穿戴设备业务能够影响到一个公司的收入总量与结构么?它们能在二三年的时间里突破百亿美元么?或者该类产品的固有属性决定了他们只能是附件或配角?

如果可穿戴技术会对如苹果这类公司的经济利益造成显著影响的话,此类设备须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:

该设备需舒适、自然,且适合长时间配戴,甚至比手表还要有持久性;

它捕捉的信息绝不能停留在Jawbone的水平上。

如果仅通过无线接驳充当智能手机的第二屏幕…很难想像新奇感过后智能手表还有什么价值。回想Cook关于可穿戴设备略显冠冕的陈辞——“苹果树的重要枝干”,我不禁思忖,他是在有意误导竞争对手么?

打印 邮件 收藏本页 帮肋
推荐阅读
相关阅读